索  引: 330803-033-070400-2017-0058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17年12月28日
名  称:
文  号: 责任科室:
内容概述:
  
森林康养 乡村振兴

 森林康养    乡村振兴

——《“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

衢州市政协副主席、中共衢江区委书记吴江平

 

一、生态为基

 

首先,很高兴首届中国森林康养与乡村振兴论坛在衢江召开,也欢迎大家来到衢江!在座的都是领域内的领导和专家,也请大家常来衢江,为我们把把脉!

衢江是以衢州母亲河命名的一个区,我们有1748平方公里,40万人口。衢江的“衢”字,它的本义是四通八达,因为我们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四省交界的地方。这个“衢”字很难写,很多同志经常问我怎么写,有时还念错。其实这个“衢”字很好写,就好比今天来了这么多的领导和专家,一“行”人两只眼睛看到一个好地方,此处是佳地,此处有佳人,此处可以成佳事,今后此处可以有佳话。这就是我们的衢州,这就是我们的衢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之一。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正是着眼于当前主要矛盾的变化。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对浙江省来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方面,就体现在发迖地区和欠发迗地区之间。对衢江来说,作为全省26个加快发展地区之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出来以后,我们就在思考,边学边干,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实际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出来一个星期,我们就到了省农办对接。为什么找省农办呢?因为浙江是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时,省委就作出了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在“美丽乡村”基础上,后来再讲如何缩小城乡差别,当时就提出了“乡村复兴”的概念,基本内容和乡村振兴战略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就专门请了首提“乡村复兴”的原省农办副主任、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益康,来给我们把脉。在顾老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谋划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然后马上向省农办作了汇报。省农办非常支持,准备把衢江作为浙江省首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试验区。

乡村振兴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表迗,老百姓更能听得懂。实际上就是四句话:生态是底本,产业是支撑,文化是引领,民生是根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衢江历来就是农业大区,首先是产粮大县,其次是槎柑大县,再其次是养猪大县。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我们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要活得精彩,每个人都要活得长久。而这个背后应该讲,至少包含五个方面:首先是从吃饱向吃好的转变;第二是从就医向治未病转变;第三享受好的环境;第四科学的运动;第五如果能加点文化,那可能活得更加精彩。而吃是大家最关注的,现在吃什么其实大家都不愁,但是吃什么是放心的,愁。

这个问题,我们要回过头去反思,我们农业的发展,走过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又经历了哪些阶段,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往前追溯几千年,中国的农业一直就是为温饱而努力,包括建国之后做了很多探索,也未能很好地解决吃饱的问题。改革开放的30多年,真正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饱的转变。我们总结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尽管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但承包权是他的,而且三十年不变。对老百姓来讲,地是不是我的不重要,但是产出成果是我的很重要,这也极大地提高了老百姓的积极性。所以他就一熟两熟三熟套种,田边地角开荒围垦,把所有能用的手段全用上。这个时候,粮食产量就迅速上升。所以为什么改革从农村先开始,其实就是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从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当然,这个阶段是有瓶颈的。第二个阶段就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了。这个阶段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代表,种子、化肥、农药、激素等等,全都投入下去了。什么意思呢?就是对土地的认知,停留在土地是生产食物的工具。什么东西能给我增产,就放在第一位,作为主要矛盾去解决。化肥好,化肥就倒下去。为了减少虫害,就大量使用农药。有些甚至是激素也放下去,膨大剂就是这么来的。个猕猴桃就长一两,膨大剂一放就半斤。所以这个阶段,农产品数量急剧膨胀。这两个阶段我们认为还是在靠天吃饭。第三个阶段是设施农业,包括物联网在内。现在很多大棚24小时可以监控,一只手机就可以把水、气、温、药全部控制。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想要什么条件,就给你创造什么条件,都是可控的。用工业化的思维来从事农业,不受外界的气温、环境的影响。这个阶段让很多的农产品稳产丰产。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以后,吃饱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人的需求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吃得饱了,就想吃得更好,最起码要安全、放心。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农药就十几种,现在有一千多种,年人均使用量一公斤多,这是很恐怖的事情。现在,大家去买菜,要挑有虫眼的,仔细想想这也是伪科学,虫咬过了再打药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四年前就在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整个链条涉及的要素有几十个,而在这几十个要素当中,任何一个要素出问题都有可能让农产品变得不放心。一个基地、一个农场种出放心农产品不难,可放大到全区域、全产业链来做,是非常难的。举个例子,北方的大白菜,种出来是好的,但为了长途运输不腐烂,在菜根上涂甲醛,就变得不安全了。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农产品是不安全的。所以,要从基础抓起,基础就是生产环节。生产环节刚才讲了,农药、化肥、激素等等要素很多,后来想想,有一个关键要素我们一直不敢去突破,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是个体经营,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模式。这个生产模式的红利都释放完了,已经显现出制度设计的一些弊端。从南方来讲,很多农村劳动力已经脱离土地,因为土地的收入不足以让他发家致富,所以主体的积极性也没有了。如何来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又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里头的切入点是什么?要有一个载体,让他觉得赖以生存和发家致富的希望,都寄托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他才会有积极性。这个抓手就是土地的规模集聚,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引入工商资本,前期我们也做了很多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因为农业不是光有钱就行,还要有情怀、有钱、懂农业、有技术。所以,我们觉得最好的抓手就是家庭农场。因为这些家庭农场主本身就是村里的能人,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也有点钱,老百姓把土地交给熟人心里又踏实。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创建了1473家家庭农场,集聚了全区70%以上的土地,小的几十亩,最大的一万亩。这就解决了一个前提问题,主体对生产安全农产品的主观意愿,就有基础了。

当土地集聚之后,我们又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当今社会很大的问题——人心浮躁。这个浮躁体现在方方面面,功利拜金,都讲成功学,都想一夜暴富。反映在农业主体上面也非常明显,土地集聚之后想着最好一夜之间能收回成本。但是,做农业不行,因为农业投入跟其他行业不一样。工厂投个厂房投个设备,不行还能卖点钱。农业投下去的道路、沟渠,不行了能再卖钱吗?浮躁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有可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更大的危害。本来土地分散的时候,一亩地、两吉地出冋题,影响力并不大,现在土地一集聚,小炸弹就变成了大炸弹。所以,这个阶段就要以法治思维来治理,2014年,我们梳理了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生产、销售、政府监管三个环节,出台了八个方面的制度,叫农业八大体系。

比如说产地环境评估体系,首先得知道土地干不干净、有哪些元素。所以我们花了几千万,对全区26万亩耕地做了全面体检,系统检测土地的52项指标,除了知道是不是有污染外,还按照“多什么去什么、少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指导主体科学种植。

为了让水干净,我们投入6个亿,来整治生猪排泄物的直排。前面介绍了我们衢江是养猪大县,最高峰时年出栏生猪280万头,养殖户3.8万户,猪屎猪尿原来都是直接排放。我们知道,猪屎猪尿少量是肥料,大量就会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造成污染。所以我们就在全区开展生猪养殖整规。为什么叫整规呢?整规,就是整治和规范。因为当年我们是把生猪养殖,作为重要产业去扶持的。要致富多养猪,家家户户都养猪,政府还送仔猪苗。所以不能讲不能养,我们就对老百姓讲,猪是可以养的,这是产业,但在现阶段,养猪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不能破坏公共产品,比如这个河道是公共产品,大家要游泳,要洗衣服的,猪屎猪尿直排就把这个公共产品破坏了;第二不能影响他人利益,你养猪让我闻猪臭,让苍蝇满天飞,这就损害我利益了。如果这两个条件都能满足就可以养。满足这两个条件后,规模小的养猪散户还有钱赚吗?没钱赚了!那怎么办?移栏出村、移栏上山,规模养殖、集中整治,就是把猪集中养到村外、养到山上,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终端。这个过程中,为了防止有人又偷偷在村里养猪,就补钱把原来养猪的房子拆掉,一共补了6个亿下去,可能原来养猪赚的纯利润还没这么多,但是在这个阶段必须这么做。现在,我们只有97家规模养猪场,猪屎猪尿24小时视频监控,而且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变成肥料,做到一滴污水都不外流,我们也成为了全省唯一的全国12个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县之一。这样一来,水质就大幅提升了。这里做个广告,衢江区的水是华东地区最好的一级地表水,经第三方瑞士SGS公司检测,我们22亿立方、浙江省第三大的乌溪江水库,水质大大优于国家一级地表水标准,大大优于美国环境署EPA标准。如果拿电导率来说事,电导率是反映杂质的。北京的自来水可能比较差,可能要过200的。衢江自来水电导率是30,什么概念呢?美国直饮水的标准是40,就是电导率40以下可以直饮。库区水的电导率,是多少呢?是9,接近纯净水标准。

另一方面,我们的灌溉水源是大量的山塘水库,原来为了提高渔业产量,大量地投料喂养,水体都污染了。用这样的水来灌溉,土地也会被污染。所以我们又花了将近2个亿,把这些山塘水库的承包权收回来,3000多个山塘水库全面实行洁水养鱼。近年来,我们还花了16个亿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等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土地干净、水干净。

为了让空气更干净,我们关闭了190佘家以传统方式烧制石灰的土窑,区域内PM2.5、PM10浓度同比下降60%以上,这样空气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所以,对土地的要求,对环境的要求,我们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

再比如说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我们现在1473家家庭农场,有一半都是可追溯的,换句话说,衢江出产的很多农产品,你只要扫一扫二维码,用肥、用药、灌溉、采摘等信息都跳出来了。

再比如说生产经营诚信体系,主体要承诺,政府要监管。按照政府要求去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去做,就有补贴。如果不按照规定做,第一次警告,重在教育;第二次处罚,补贴的钱收回来;第三次如果够上刑事就入刑,我们前几年就判了35个,力度之大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所以这两年已经没有敢不守规矩的了。

正因为这样,2015年,我们才非常有幸的承办了国首届生态循环农业现场会,韩长赋部长说,“你们把生态循环农业做成了艺术”。2016年,G20在杭州召开,我们有幸成为了G20峰会农产品的主供地,有6家基地8个农产品进入供货清单,其中4种农产品是单供领导人的,鸡蛋38880个、鸡540只、鸭子2230只、生姜5000斤。光一只鸭子,三家单位背靠背检测了58个指标。现在网上查G20美食,那个花童鸡的鸡就是衢江的,笋干老鸭煲的鸭子也是衢江的。这就是对我们放心农业的最好检验。

今年2月份,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用一个专版、7000多字,专门介绍衢江放心农业,标题叫《勇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潮头的衢江样本》。6月份,在双安双创成果展上,汪洋副总理给首批100个当中的3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授牌,我们是其中之一。11月28-29日,在全国“双安双创”会议上,我们作为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用5分钟时间向汪洋副总理汇报了衢江放心农业的经验做法,我们感觉到十分荣幸。这里边还有个小故事、小插曲。当时习总书记说要“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汪洋副总理主抓“双安双创”工作,就是1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100个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我们是首批创建的。当时,农业部有个要求,必须是菜篮子工程示范县,而我们衢江不是。当农业部的专家领导实地看过以后,开玩笑说,如果衢江都不是的话,那我们的文件就下错了。后来,浙江省就要求我们直报了。现在,我们有一批国字号的牌子,比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50个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全国1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之一,等等。

在放心农业的基础上,我们正在谋划两个大项目。个项目是界食品安全创新示范基地,总投资过百亿,从土地的开发整理、地力提升、种子种苗、农资农具到农产品的存储加工销售等等,整个链条有10个标杆性项目、12大功能板块,我们正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工发组织对接,他们愿意参与进来。项目投资方是上市公司,技术支撑是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正在全面推动当中。在这个项目中,农产品的主要产区有3.6,其中在低丘缓坡改造中一次性改造了一万八千亩水田,把原来的不毛之地全部改成高标准水田,单季平均亩产900多斤。我们想借助联合国的平台,打造最高的检测标准,并构建相应的产业体系,今后的方向,就是世界农业怎么走到这里来看看。第二个项目是田园康养综合体,总投资约50亿,总规模1万多亩,把养生、养老、教育等等统统放到当中来探索,没有房地产。这个项目的落地,实际上就是探索中国城市和乡村如何找一个结合点,同时又可以把大健康的理念放进去,就是让医生来讲田园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后三年又要投入100亿。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投入这么多财力?就是要把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打好、打扎实。

 

二、产业为要

 

为什么要提产业为支撑呢?乡村振兴没有产业就是空的,喊喊口号就喊出振兴来了,这不可能。作为一个区域来讲,我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地方如何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特色,而这个特色来自于什么地方,我们理解关键来自于我们的文化。《针灸大成》这本书,就成了我们产业的引领。因为我们讲,人们的健康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背后,就是我们的中医药。而中医药的领军人物就是我们的针灸。所以,我们挖掘了明代“针圣”杨继洲。杨继洲是我们廿里六都杨村人,古代中医针灸的集大成者,他编著的《针灸大成》,与《本草纲目》齐名,被翻译成7种语言、79个版本,传播至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针灸界誉为圣经。“杨继洲针灸”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而且是国家非遗传统医药类唯一的针灸项目。所以我们像找到宝一样的,把《针灸大成》往大健康方向做链接。

2013年以来,我们从弘扬中医针灸文化入手,先后集聚了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世界针联主席刘保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等业界泰斗,国家级非遗形象片《针圣故里》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大屏幕,并且在去年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针联第八届理事会上,致通过2017年首届世界针灸康养大会在衢江召开的决议,衢江成为世界针灸康养大会永久性常设会址。同时,我们与国经公司、世界针联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中心总经济师、原国务院研究室陈文玲司长领衔,开展“中国(衢江中医针灸传承创新试验区”战略与规划思路研究,初审获得了国务院研究室、卫计委领导和世界针联、中国针灸学会专家在内的16位评委一致通过。所以,我们以小小的一根针串起了大健康产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针灸康养、田园康养、运动康养、森林康养四大板块重点,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我们衢江方案。

第一个是针灸康养板块,12月5-7日,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针灸康养大会。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会可以改变一个城市,杭州G20峰会就是典范;一个会可以带动一个产业,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先例。通过这次世界针灸康养大会,我们把衢江这张针灸名片发到了全世界,聚焦了全球目光。我们新建2万平方米的杨继洲针灸医院揭牌开业,将来这个医院可以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现在,杨继洲针灸研究院、杨继洲针灸博物馆、杨继洲文化广场、世界针灸发展合作中心、针灸比武基地等等都在推进。同时,我们还要打造世界针灸器材的研发中心,因为在这个背后产生的产业支撑也是非常巨大的。通过这一根“针”把医疗、养老、养生、教育、文化、科技、旅游、体育、对外合作都带动起来,这就是我们的设想。

第二个是田园康养板块,突出“康养”两个字。首先是大地的康养,因为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首先是土地的问题,叫做“大地病”,地都病了怎么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第二个是态的康,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系统,当然其中也包括大地,这是一个更大、更全面的概念。第三个是的康养,因为这是我们“康养”最后的归宿、最终的目标。通过这种载体和方式,实际上也是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包括了村庄的改造、业态的植入、一二三产的联动,等等。

第三个是运动康养板块,现在运动的人群全世界、全中囯超过了6个亿,但实际上很多人的运动不科学。所以指导全民健身、提高运动成绩、修复运动损伤,是运动康养的三个方向。

第四个是森林康养板块,我们的理解是要恢复森林应有的功能。原来对待森林的态度,特别是物质短缺时期,只看到木头,只看到果子,别的都看不见,太过物质化。当这些木头可以替代、果子可以替代的时候,就应该转变观念,赋予森林多功能价值,比如生态功能、休闲功能、旅游功能、健康功能、体育功能等等。原来我们讲森林疗养,现在我们讲森林康养,疗养是有病了来治疗,康养是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实际上就是让医生讲森林的故事,所以我们今年组织全区乡村医生,在国家林业总局的指导下,开展了森林康养师培训,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森林功能进行拓展、价值深入开发,这在全国也是首次。现在,我们还和深圳乐领生活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乡村活化项目,打造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和中国乡村“活化”的标杆项目。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森林康养与乡村振兴论坛,仅仅是打造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叫政府搭台、专家唱戏、企业参与,只有三方联动,我们才可以做得更好。

 

三、文化为魂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文化为引领。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习总书记说,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我们的理解,可能是家门口的那棵树,家门口的那口,等等。所以,我们花了3年多时间,专门对散落在乡村的故事、传说、乡风、民俗等乡愁元素进行了挖掘和整理,这也是推进乡风文明非常重要的抓手和切入点。我们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把乡愁作为最重要的内容和载体,推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做乡愁文化,全国很少,我们是省里的先进典型。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我们是真抓实干,3年时间整理汇编了6本书,专门挖掘乡愁。实际上,一个地方发展康养产业,如果浮在面上,没有文化引领,那全国都一样了。康养产业必须要能够走心,让人们真正获得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如果没有传承、没有文化,那么在这里吃个饭,跟在北京吃个饭有什么差别?如果要有差别,那这个差别就是以乡愁为代表的乡村文化。

所以我们从守护农耕文明、重塑乡村文化出发,请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学奖得主王澍大师牵头设计衢南片区乡村再造项目。这个项目我们叫千年农夫小镇,“千年农夫”名称源于一本书,这本书是一个美国人考察中国、日本的农业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的农村是最可持续的农村、最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写了一本书叫《四千年农夫》。千年农夫小镇要求是生态的、循环的、可持续的,上承接千年、下延续千年,所以叫千年农夫小镇,目标是打造成国际关注的农耕文明建设样板区。近期,王澍将和本普利兹克建筑学奖得主坂茂一起来衢江,对接设计乡村再造等项目。同时,我们还是南孔圣地,历史上长期受儒家文化熏陶,人们形成了“向上向善”的良好乡风,这些年来,我们相继涌现了“中国好人”“最美教师”“全国最美村官”“全国最美家庭”“早餐奶奶”等最美现象,“最美”成为了衢江又一张金名片。

所以我们要打造的乡村文化,就是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静下心来住着王澍团队改造的古民居、吃着放心农产品、呼吸着负氧离子过万的清新空气、喝着华东地区最好的一级地表水、体验着传承千年的传统民俗和农耕文化,真正找到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要打造的“五养归谷”。这里,是让大家气养、水养、食养、药养、心养的康养福地;这里,是让大家归山、归水、归田、归农、归生活的一方净土。三句话:远可望,远望是片景;近可游,走近可游玩;居可养,住下能养生。

 

四、民生为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后都要回归到民生保障上面。我们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整治,给了人们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但在生态惠民的同时,猪不养了、石灰窑关停了,以此为生的人们怎么办?这是对退养和转产转业农民智慧的考验,更是对地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量。面对一江清水出衢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双重考验,我们在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的同时,全域推进放心农业发展,鼓励退养和转产转业户成为家庭农场主,同时坚持将推动转产转业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结合起来,通过“以菜换猪”“以药换猪”“以菌换猪”和“以花换猪”等方式,推动养殖户向发展放心农业转型,并将乡村旅游、来料加工作为农民转产转业的重要补充。目前,96%的生猪退养户实现转产转业,并基本做到转产不减收;全区26万亩耕地当中,“万元田”达到6.2万亩。比如廿里镇彭家村彭耀新,是廿里镇最早的规模养猪户之一,生猪整规前,他的存栏生猪有400多头,赚一年赔三年,关掉猪场后,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转型养起了白玉蜗牛,效益还不错,投入1块钱赚两块钱,年能赚20多万。又比如莲花镇西山下村,2014年生猪整规以前,村里580户村民中有300多户养猪,整治后,乘着盛世连花成为囯家4A级景区的东风,在村支书余建军的带领下,走上了发展放心农业、开办农家乐、特色餐饮的转型之路,村民人均收入也从2012年的不到6000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15000元。这些只是我们实践“两山”科学论断的一部分。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维度去实践和探索。比如对待土地的态度,它不仅是生产食物的地方,更是提供我们生存、生活的地方,森林也是这样的。对于我们衢江来说,生态特别好,连对环境特别挑剔的秋沙鸭也来了。单从森林康养来讲,要找出特有的林分才可以讲故事,衢江有五千亩白豆杉,可以说全国最大的白豆杉基地就在这里。再加上我们有针灸康养、G20农产品等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配套。现在,我们正在全力推动这项工作,比如把养老院改造成森林康养基地,对每一条可以进入林区的道路,增设牌子,气象部门和林业部门等多个部门联动,二维码扫一扫,就知道走到哪里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走到什么地方可以慢步走,什么时候可以呼吸到不同林分释放的东西,等等。实际上,森林康养不完全是赚钱的概念,我们认为要更多地服务于民,把森林作为一个载体,让老百姓分享到更多的发展成果。比如发展林下经济,把石斛种在板栗树上,最大的一棵板栗树,一年就可以产出两万块钱。我们又把这个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原来有部分农民年年扶年年贫,给他钱过两天就用完了,现在以农户认领的方式,直接把资金补到基地,通过“农户+基地”、毛竹林里套种三叶青等中药,实现了扶贫资金造血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把森林的整体功能进一步拓展了。这是我们对待森林的态度,不能眼睛光盯着钱,还要把森林当做大的生态体去好好呵护,赋予它更多功能、更多价值,既为民服务,同时也发展经济、促进转型,这也是我们的做法。

所以在今天召开的全国森林康养大会,我们想要传递一个理念,就是不要一讲森林康养,就觉得能赚很多很多钱,而是应该更多地为百姓健康服务,为百姓造福。现在,衢江百岁以上老人,40万人口有将近30个,90岁以上有将近2000个,老百姓长寿健康,这就是民生福祉。在这个过程当中,背后不完全是钱的问题,更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所以,我们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一些是直接转化为钱的,然后这些钱再转化为为民服务。有一些转换,跳过中间环节也是可以的,比如老百姓为什么要拿钱买健康?直接健康不是更好。

前面讲的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平安、教育、文化等方面我们也是在不断发力。近几年来,我们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新增财力绝大部分都用于民生支出。我们已经连续12年成功创建平安县,拿到了浙江省的平安金鼎。我们在城中村改造安置中,创新落实了“房票”安置、建立“选房超市”等一系列惠民举措,并推行政策最优惠、安置地段最佳、设计方案最优、配套设施最全、征收服务最贴心的城中村改造“衢江模式”,被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发推广。我们探索和完善了“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支付”、名校托管机制等惠民措施,深化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推进医改“双下沉、两提升”,让农民共享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我们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是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我们相信,只要从民生出发,定能够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大家一起发力,必将共创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附  件:


衢江区人民政府主办 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衢江区电子政务中心建设管理
2008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0051号 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